|
田鸡成绩桃米村災後重修奇跡。(資料圖片)
夏日是桃米村最熱鬧的時節。搭客們來到這裡,必定會在夜晚時分舉著手電筒,穿著雨鞋,去看看桃米村最聞名的田鸡。蛙聲一片中,恍如在聽一場“濕地演奏會”。這時,講解員會適時解說每種田鸡的特點,搭客可以在玩樂和學習中,體會生態之美。
桃米村位於台灣南投縣埔裡鎮,這個充滿生機和意見意义的鄉村,曾在1999年的“9·21”大地動蒙受重創。誰能想到,帶來一片嶄新圖景的竟是河塘裡一隻隻不起眼的田鸡,而這一切則源自一對記者伉俪。
1999年2月,曾任職於《全國》雜志的廖嘉展與老婆顏新珠,在埔裡鎮建立了新故鄉基金會,旨在於關注社區營造。不意,僅7個月他們就碰上了“9·21”大地動。“當時,我們就住在四周,差點被壓死。”大难不死,讓廖嘉展對埔裡有了特別的豪情,更想撫慰這片受傷的地皮。
田鸡變王子
那時,地動帶來的心靈傷痛和產業沒落讓桃米村堕入了重修的重重困難。在村民眼中,桃米村是“連鬼都不願意來的处所”。面對窘境,廖嘉展開始一邊整合社區資源,一邊思虑桃米村的前途。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测地發現了一個首要的元素——田鸡。
桃米村生態資源豐富,單田鸡就有23種,佔台灣原生種蛙類的80%,這讓廖嘉展面前一亮。“何不以田鸡為賣點,發展觀光遊览業?”對於廖嘉展的提議,村民們广泛質疑,不信赖本身可以過上“拿著麥克風就有飯吃”的日子。
為了讓村民佩服,廖嘉展請來台灣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及钻研中間的钻研員們做起了生態物種調查,也邀請社區年輕人一块儿參加,讓他們有機會從新認識本身的故鄉。通過這種方法,廖嘉展培養出了30位講解員,並在試營運後,拿到了第一筆靠解說獲得的收入。
在試運營階段,廖嘉展寄托基金會自己的影響力,通過社會網絡和友爱團體進行推廣,吸引了更多人來桃米村欣賞“田鸡王國”大樂透開獎直播,的魅力。
隨後,許多村民的主觀能動性被激發出來,各種民宿涌現而出。今朝,桃米村共有30家民宿,民宿的主人有的曾是講解員,也有從都會回來的年輕一輩。看到這樣的气象,廖嘉展感触欣慰:“田鸡讓桃米變成為了一個讓人想回來的处所。”
不僅如斯,桃米村的田鸡還延长出了一條產業鏈。走在村巷裡,隨處可見田鸡雕塑和手工成品,連洗手間也被定名為“公蛙”和“母蛙”,備受旅客喜愛﹔以桃米村為原型的3D立體動畫電影《桃蛙源記》,講述了田鸡家属尋找桃花源的故事,更拓寬了桃米村的知名度。
據統計,今朝依靠觀光休閑產業,桃米村的年收入約為1.3億元新台幣,這是桃米村過往任何一項傳統產業無腳底按摩墊,法比擬的。用廖嘉展的話說,田鸡已經成為桃娛樂城推薦,米村彻彻底底的“老板”。
胡蝶續奇跡
桃米村田鸡變王子的樂成,讓廖嘉展開始思虑將這一模式推廣至全鎮的可能性。 2011年,在與朋侪的配合尽力下,廖嘉展找到了另外一個使人驚奇的元素——胡蝶。台灣曾被譽為“胡蝶王國”,埔裡鎮恰是當時最首要的胡蝶工藝品生產基地,女工們曾在這裡用分歧胡蝶同党,復制出分歧的世界名畫。
與田鸡分歧,胡蝶帶給人的感覺是美麗、輕盈,而化繭成蝶像極了埔裡震後重修的過程。
就如當初重修桃米村一樣,廖嘉展開始在埔裡鎮營造分歧的胡蝶棲息地。2013年,台北指揮家樂團的謝東升、劉妙紋來到埔裡鎮,協助震後的小朋贏家娛樂,侪進行音樂伴随訓練,培養出了一群愛好音樂的學生。也是在這一年,廖嘉展幫助這群學生建立了一個交響樂團,取名Butterfly,它是台灣第一個鄉鎮級的交響樂團。在廖嘉展看來,這個交響樂團是地動以後大师相互振奮的“复活命”。
雖然有桃米村的樂成經驗在先,但要在整個埔裡鎮復制這個模式並不易。
震後的桃米村,隻有1200多名村民,環境極其單純。但整個埔裡鎮有8.6萬多人,范圍大了許多。以是,當生態社區轉型成生態城鎮時,有用的溝通和願景規劃顯得尤為首要。
對此,廖嘉展暗示,他但愿通過胡蝶的設計元素和新藝術的表現情势,讓當地年輕人都有機會參與故鄉重修,一块儿給埔裡鎮帶來新變化。本年炎天,為了讓更多人能夠领會埔裡的胡蝶,廖嘉展開始舉辦針對親子的胡蝶識別大賽,讓孩子們在認識胡蝶的過程中@感%x96nM%觉大天%Z4p7A%然@的魅力﹔為騎行愛好者設計胡蝶低碳輕觀光路線,體驗埔裡的天然美與悠閑糊口。
盡管前路並不服坦,但埔裡鎮的胡蝶夢正在渐渐實現。對未來,廖嘉展充滿等待:“總有一天,關於胡蝶的故事會回歸每位糊口者的心中。” (記者 李芳)
編後
曾經的桃米村因地動而萎靡不振,成為“連鬼都不願意來的处所”﹔現在的桃米村不僅在廢墟上重修家園,并且還借此成為台灣知名遊览景點,可謂名利雙收。桃米村的故事告訴我們,天災或許難免,但災後重修不只是“等”與“靠”。在波折眼前,惟有自我思變,才能真正有所改變,闖出一條活路,因為人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焦點。正如桃米村的樂成,除廖嘉展的智力支撑以外,還因為擁有一群願意改變、尽力改變的村民。 |
|